首页>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公共文化服务信息

城市更新,让发展更具韧性

【字体: 打印
2025-07-02 08:43 海南日报数字版

傍晚时分,余晖洒在海口骑楼老街斑驳的墙面上,南洋风格的拱廊下,茶客们悠闲地品尝着老爸茶;三亚湾滨海步道上,人们迎着海风漫步,感受着这座热带岛屿的活力与惬意。这些地方如今的变化,正是海南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结果。

城市更新不仅是建筑翻新,更是用系统观念对城市空间进行“新陈代谢”,通过对老旧城区、低效用地、破损设施等进行微更新、微改造,促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也是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型升级,为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撬动新动能,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城市更新对海南有何特殊意义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2024年底,海南全省城镇化率为63.08%,海口和三亚达到83.52%和73.29%。按照世界城市发展普遍规律,当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城镇化进程将逐步放缓。海南和全国一样,目前步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需要主动适应城市建设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深刻转型,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通过持续的城市更新,实现从增量开发转向存量提质、从外延拓展转向内涵挖掘,这是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城市更新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更新要因地制宜,同社区建设结合起来,一切着眼于便民、利民、安民,特别要更好地关心呵护‘一老一小’”,指明城市更新必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期盼居住条件更加安全舒适、公共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宜人。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首先要着力解决城市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比如三亚卓达社区建成1500平方米养老服务中心,很好地展现了城市更新工作的温度,是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

城市更新是促进经济稳增长扩内需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新的引擎来带动经济发展。加大力度实施城市更新,可以直接拉动建筑、材料、设计等产业企稳回升,还可以带动金融、物流等关联产业发展,更能腾挪盘活低效闲置资源,重塑发展空间、释放市场潜力,充分发挥稳增长扩内需的作用,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保驾护航。

城市更新是凸显文化自信的重要契机。2024年1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努力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在对外开放中,海南将成为展现中华文化、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城市更新,一个重要任务是保护传承历史文化,修复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历史建筑,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精神,这是展现形象的有利契机。

海南实施城市更新有何特色和优势

其一,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今年5月,海南充分发挥政策叠加优势,在中办、国办《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出台之后,发布《关于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若干政策措施》,聚焦市县和企业面临的堵点、难点问题,提出20条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具体支持政策,在规划引领、土地供给、项目监管、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支持保障,叠加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低税率等政策优势,将释放改革红利,拉动投资和经济增长。最近,海口市成功入围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20个城市名单,将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发挥带头引领和示范作用。

其二,良好生态环境优势。海南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碧海蓝天、绿水青山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前些年,三亚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即“双修”)工程,恢复了大片的红树林湿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亚作为全国“双修”首个试点,为全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作出了有益探索,其实践成果和理论经验写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文件,成为全国城市更新的典型示范。博鳌东屿岛建成并运营全国首个以更新改造模式实现区域整体零碳运行的“零碳示范区”,获得权威机构认证,成为全球热带地区零碳发展标杆,为全球热带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海南方案。

其三,多元文化优势。海南汇聚多种文化类型,黎苗文化、华侨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东坡文化等交相辉映、交融共生。海口骑楼老街多种文化并存,城市风貌古今融合、中外合璧,并将琼剧、黎锦等非遗融入其中,形成开放包容的精神气质。多元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利用,让居民在更新后的城市空间里,感受到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也吸引着八方来客,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纵深推进海南城市更新该如何发力

首先,打造宜居家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城市更新,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要任务便是精心雕琢宜居家园。在老旧小区,岁月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墙体斑驳脱落,设施老化失灵,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要通过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和“清凉城市”建设等工程,实施电梯加装或更新项目,让居民轻松上下楼;建设口袋公园、加强园林绿化,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和环境品质;关心关注“一老一小”、补齐民生领域公共服务设施短板,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全新、舒适且便捷的生活,真切感受到城市更新带来的温暖与关怀。

其次,塑造韧性城市,增强应对风险能力。海南地处热带、濒临海洋,在城市更新中,需要全方位、系统性提升城市的安全韧性。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着力加强城市的防风、防涝、抗震能力。如三亚在重点区域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管径增大,排水能力显著增强,有效避免内涝发生。需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提高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筑牢坚固防线。

再次,构建智慧城市,引领未来城市生活。科技浪潮奔涌向前,海南要紧跟时代步伐,在城市更新中深度融入先进科技。海口江东新区智能网联示范区内,无人驾驶清扫车通过传感器和算法实现高效作业;路口智能信号灯实行动态调优,使核心路段早晚高峰通行效率提升近40%。博鳌零碳示范区通过“光储直柔”系统与智慧管理平台实时联动,根据居民生活习惯和用电需求,智能调节能源使用,实现区域零碳排放。通过城市更新,将科技融入日常生活,为居民带来便捷、高效、绿色的生活体验,引领海南迈向未来城市生活新范式。

最后,传承历史文化,讲好海南故事。海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的宝贵财富,在城市更新中,要建立“保护—利用—传承”三位一体机制。健全保护名录,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保护延续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格局和传统风貌,通过市场化运作稳步推进街区活化利用、业态升级。挖掘和展示街区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建筑、公共空间之中,让城市既有现代的活力,又不失历史的底蕴,留住人们的乡愁、城市的记忆。此外,通过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交流平台,讲好海南故事,发出中国声音。

城市更新,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从老街巷的烟火气到新区的现代感,从生态修复的绿意到智慧城市的便捷,海南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久久为功的定力,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打造高品质城市空间,营造一个更具活力、更有魅力、更可持续的自由贸易港,努力让每个人感受到:城市,因更新而美好;生活,因焕新更幸福。

(谭超平郑拥军作者谭超平系海南省住建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处处长,郑拥军系海南省住建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处副处长)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   中文域名: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政务

主办: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   开发维护:三亚市党政综合网络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14000806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2000048   琼公网安备琼公网安备 46020402000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