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动态>新闻资讯

三亚:用生态“底色”绘就发展“绿色”

【字体: 打印
2022-09-30 16:04 三亚日报数字报


三亚城区掩映在青山绿水中。记者刘琪成摄

碧波荡漾、绿树成荫……在丝丝秋意中,三亚河沿岸愈发生机盎然。60多岁的市民林元裕经常到三亚河畔,一边舒展筋骨,一边欣赏着“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秀美画卷。

十年来,三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入生态文明建设“快车道”,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山“赋”绿鹿城大地绿色版图不断扩大

秋雨过后的三亚,苍翠入眼,清漪满心。近日,记者来到青年路路口附近,映入眼帘的,是绿意盎然的山体。而将时间拨回到十年前,这里却曾满山疮痍。

“它是花岗岩矿,已经废弃十几年了,原来的地表环境光秃秃,一片风沙烟尘侵扰,既影响城市的风貌和品质,又使周围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无法得到满足。”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正视历史欠账,补齐生态短板,三亚把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狠抓治理、加大绿化面积。不断修复生态环境,增加造林面积,持续提升森林覆盖率,让青山恢复原生风貌,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城市建设与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相互融合。

2011年,市林业局启动废弃矿坑生态修复工作,根据每个矿坑的规模大小和地理位置的不同,采取包括自然恢复、V型槽工艺、岩穴客土工艺等多种工艺进行生态修复。截至2021年底,市林业局已经对全市33个废弃矿坑完成了生态修复。

近年来,三亚市严格落实林长制,把推进生态修复作为林长制的重要抓手,修复废弃矿坑,整治复绿高尔夫球场,大力组织造林绿化,创建国家及省级森林城市。

水“复”清治水之路一步一个脚印

作为三亚的“母亲河”,三亚河治理是三亚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注脚之一。

“10年前的三亚河又脏又臭,特别是傍晚,会发出十分难闻的气味。”林元裕回忆起三亚河曾经的模样。为让“母亲河”恢复生机,近年来,三亚从开展“河道网格化管理”,到实行“河长制”,再到推进“六水共治”。截污水、清淤泥、修护岸、植绿化……回看治水之路,三亚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通过全方位、大力度、整体性的水环境综合整治,三亚河水质不断提升,实现了水体的“长治久清”。如今的三亚河已不见昔日的污臭,行走于岸边,白鹭翩翩,鸟翔鱼跃,月川生态绿道、白鹭公园、东岸湿地公园等一个个网红打卡地也应运而生。“现在水越来越清了,我有时间都会到河边散步。”看着水质越来越好的三亚河,林元裕高兴地说。

2021年,三亚市内河湖水质监测断面达标率、地表水优良率、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7条城市黑臭水体,均实现了“长治久清”的治理成效认定。

从一组组数据中,人们看到三亚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迈出的坚实步伐:2021年,三亚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考核目标为98.5%,PM2.5考核目标为13微克每立方米。从实际数据来看,2021年三亚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PM2.5累计均值为12微克每立方米,均达到考核目标要求;17个城镇内河(湖)断面均达到海南省“十四五”城镇内河(湖)水质目标要求,水质达标率为100%。

村“富”美托起幸福小康梦

坐上电瓶车,行驶在沥青铺就、全长14公里(包含中廖村1.8公里)的大茅骑行绿道上,沿途田园风光宁静美好,四周群山环绕,山间散落着村庄、河流、田洋。当地居民小叶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大茅村工作,她告诉记者,早年间绿道是条窄小的泥土路,下雨的时候出行非常不方便。乡村土路“变形记”发生在2017年。

2017年,大茅远洋生态村项目启动,第一件事便是把大茅村的村道修好。

2018年1月,全新打造的大茅骑行绿道正式亮相,路面不仅适合骑行山地车、公路车、休闲自行车,也非常适合跑步、散步。道路沿途设置了多个监控摄像头,24小时监控路面情况,以便工作人员随时处理道路上发生的各类紧急情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茅骑行绿道起点为中廖村村委会,终点为大茅村三浓水库,途经数十个自然村落,惠及村民5000多人,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也为市民游客提供一条可玩、可看的骑行线路,激活乡村旅游资源,推动农家乐、民宿等产业的发展。

“村里环境变美了,挣钱的路子也多了。”作为家乡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小叶对大茅村的未来充满信心。

博后村“颜值”刷新始于2017年。当年,三亚市委、市政府开始改造博后村,铺设污水管网,治理村道和臭水塘等整治项目全面铺开,这个曾经“脏乱差”的村庄“摇身一变”成许多游客慕名而来的“网红村”,从一个落后的乡村到获评“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海南省五椰级乡村旅游点”“海南省卫生村”“海南省乡村振兴创新示范村”。

村民也因地制宜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特色民宿等支柱产业,革命老区村庄发生了巨大变化,托起了村民的幸福小康梦。据了解,博后村如今已经开了55家民宿。2021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86万元。

奋楫者先,勇为者成。站在时代的潮头浪尖,三亚必将奋勇当先,努力当好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优等生”。

(记者刘盈盈)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   中文域名: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政务

主办: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   开发维护:三亚市党政综合网络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14000806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2000048   琼公网安备琼公网安备 46020402000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