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三亚第一农贸市场夜市渐渐热闹起来。空气中弥漫着烤生蚝的鲜香、炸鸡柳的焦香,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摆满摊位,摊主们的吆喝声与食客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充满烟火气的“夜经济”图景。而比这份热闹更动人的,是夜市里随处可见的干净、有序与文明。
“现在夜市经营越来越规范了,政府允许合规外摆,环境管理也抓得紧。”一位忙着烤生蚝的摊主笑着说,“桌椅按规定摆、垃圾不落地,游客吃得舒心,我们生意也跟着好。”说话间,他顺手将顾客用过的餐筷、纸巾收进摊位旁的垃圾桶,动作熟练又自然,仿佛已是刻在日常里的习惯。
仅隔一条马路的建港新城小区夜市,同样人气旺盛。整齐排列的桌椅间,游客与本地居民三三两两围坐,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聊天赏夜景,没人随意丢弃杂物,桌面、地面始终保持整洁。“我常来这儿吃,不光是因为味道地道,更因为大家都守文明——吃完主动把垃圾收走,既方便保洁员,也展现出咱们有素质。”在三亚某国企工作的吴女士,提起夜市的文明氛围便连连称赞。
来自外地的游客王先生正与家人坐在外摆区品尝糟粕醋粉汤,他说:“坐在夜市里边吃边看街景,体验当地风情,这种感觉特别棒。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注重卫生,不乱丢垃圾,让人逛得舒心、吃得放心。”
夜市的整洁离不开食客的自觉,也离不开管理部门的精细服务。记者观察到,每个摊位都统一配备了分类垃圾桶,保洁人员不间断巡回清扫,提醒游客分类投放。
夜市是城市夜经济的“活力窗口”,更是展现城市文明的“移动镜子”。如今在三亚,“垃圾不落地、用餐守秩序”已成为越来越多夜市食客的自觉行动——这份文明新风,不仅点亮了三亚夜经济,也擦亮了城市的文明底色。
(记者李少云)